新聞中心
隨著數據庫應用的廣泛使用,對于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性能和穩(wěn)定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數據庫調度是數據庫管理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而數據庫串行化調度作為一種核心的數據庫調度算法,被廣泛研究和應用。本文將從兩方面來進行討論。

創(chuàng)新互聯一直在為企業(yè)提供服務,多年的磨煉,使我們在創(chuàng)意設計,網絡營銷推廣到技術研發(fā)擁有了開發(fā)經驗。我們擅長傾聽企業(yè)需求,挖掘用戶對產品需求服務價值,為企業(yè)制作有用的創(chuàng)意設計體驗。核心團隊擁有超過十載以上行業(yè)經驗,涵蓋創(chuàng)意,策化,開發(fā)等專業(yè)領域,公司涉及領域有基礎互聯網服務達州服務器托管、App定制開發(fā)、手機移動建站、網頁設計、網絡整合營銷。
一、數據庫串行化調度的原理
數據庫串行化調度,指的是對同時進行的多個事務進行調度,使得它們之間的執(zhí)行互相不干擾,不會出現并發(fā)問題。下面將分別從兩個方面來介紹其原理。
1.項目的沖突
在數據庫中,存在不同的事務,它們會訪問相同或不同的數據。因此,在同時進行多個事務時,不同的事務之間會產生一些沖突。這些沖突包括數據沖突、操作沖突和時間沖突。
– 數據沖突:不同的事務可能同時訪問并修改相同數據,從而造成數據不一致;
– 操作沖突:不同的事務可能同時執(zhí)行相同的操作,從而造成結果的不可預測性;
– 時間沖突:不同的事務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段修改數據,但它們所產生的結果順序應保持一致。
2.串行化調度圖
為了避免不同事務之間的沖突,我們可以通過串行化來完成。串行化調度是指在將多個事務進行連續(xù)執(zhí)行的情況下,對相互之間有沖突的操作進行調整,從而使得事務之間的執(zhí)行順序得以保證。
在實現串行化調度時,需要用到串行化調度圖。它是一個有向圖,頂點表示事務,邊表示事務之間沖突產生的影響。例如,一個事務T1以讀操作獲取了數據項X,一個事務T2同時以寫操作獲取了數據項X,則T2在T1寫入X之前必須等待。
二、數據庫串行化調度的實現方法
除了對數據庫串行化調度的原理進行深入分析外,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實現的方法。下面就簡單介紹幾種較為常見的串行化調度方法。
1. 兩階段封鎖協議
兩階段封鎖協議是一種著名的實現串行化調度的方法,它通過對數據對執(zhí)行封鎖來保證對數據的訪問是按照串行調度規(guī)則進行并發(fā)的。具體來說,兩階段封鎖協議分為兩個階段:
– 執(zhí)行階段:在這個階段內,每一個事務都會請求獲取數據對象的鎖,它們只有在獲得所需的鎖之后才能執(zhí)行。在每個事務結束時,都必須將使用的鎖全部釋放;
– 確認階段:這個階段主要用于判斷當前狀態(tài)是否允許對鎖的解除,同時確認所有鎖的使用是否符合兩階段封鎖協議的規(guī)則。
2. 時間戳協議
時間戳協議是另外一種常見的串行化調度協議,它通過對每一個事務賦予時間戳來規(guī)定了所有操作之間的執(zhí)行先后順序,具體如下:
– 每個事務被賦予一個唯一的時間戳;
– 在執(zhí)行事務操作之前,通過比較事務的時間戳來確定執(zhí)行的先后順序;
– 如果發(fā)現兩個操作之間存在沖突,則根據時間戳的值來決定執(zhí)行的先后順序;
– 如果存在某個操作無法滿足時間戳的要求,則將該操作阻塞并等待。
3. 先行提交協議
另外一個廣泛應用的串行化調度協議是先行提交協議。它通過對事務的提交順序進行限制,來避免事務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保障事務可以順利的執(zhí)行。先行提交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 在事務提交之前,需要先獲得相關數據的共享鎖,確保事務提交的操作不會對其他事務產生影響;
– 當有多個事務同時提交時,先行提交協議要求先提交的事務不能比后提交的事務更改了它的共享數據;
– 事務提交的順序必須按照先行提交協議的規(guī)則進行調度。
結論
本文主要介紹了兩方面的內容。數據庫串行化調度的原理主要涉及項目沖突和串行化調度圖。而在實現數據庫串行化調度時,我們通常采用兩種封鎖協議、時間戳協議和先行提交協議。這些方法在不同的數據庫應用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相關問題拓展閱讀:
- 數據庫原理
數據庫原理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總學時46理論32實驗/上機14
學分2.5開課單位信息學院開課系電子工程系修訂時間2023年1月1日
課程簡介
教學內容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主要討論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關的應用。
主要內容包括:數據庫系統的組成、關系數據庫、數據庫設計以及數據保護等,同時講解一種重要的數據庫系統的應用。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數悄團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關的知識,初步掌握數據庫設計方法,并能用數據庫系統建立數據庫及簡單的應用。
修讀專業(yè):本大綱適合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使用
先修課程:《數據結構》
教材:數據庫系統及應用(第二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由崔巍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有關數據庫的一門統設必修課。主要任務是介紹數據庫組織、管理和使用的一般知識,包括數據模型、數據庫結構、數據庫系統、數據庫設計、關系運算、關系規(guī)范化、關系查詢(SQL語言)等方面的知識;介紹至少一種實際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構成與使用。目的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具有進行簡單數據庫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fā)的能力。
二、課程的基本要求
1.熟練掌握(代碼:A):數據庫中的概念、數據庫設計與編程方法。數據庫的結構與特點,數據庫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熟練使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2.掌握(代碼:B):關盯運沒系代數語言的使用;關系演算語言的使用;三級一致性的區(qū)別及其與可串行化調度的關系;關系數據庫以及面向對象數據庫的特點與區(qū)別;查詢表達式優(yōu)化的方法。
3.了解(代碼:C):關系、關系模型、鍵碼、視圖、函數依賴等概念
三、修讀專業(yè)
本大綱適合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使用
四、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由于數據庫理論及應用是各種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應用,為了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數據庫技術,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更好已經學習過以下凱納課程:《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課程。當然主要要求學生具有“數據結構”的基本知識,其他課程的知識要求是其次的。
對于現行數據庫的選擇,建議教師更好選擇“MicrosoftSQLServer”,其它的數據庫如:Oracle,IBMDB2相對比較難理解和應用,Aess又過于簡單。
五、教學內容安排、要求、學時分配及作業(yè)
Chapter1緒論(2)
1.1什么是數據庫(C)
1.2數據庫管理系統(C)
1.3數據庫管理和數據庫管理員(B)
1.4數據庫系統(B)
1.5數據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C)
作業(yè):第2題
Chapter2數據模型和三層模式數據庫(4)
2.1信息結構與E-R方法(C)
2.2概念數據模型(B)
2.2.3連接陷阱(C)
2.3傳統的三大數據模型(C)
關于數據庫可串行化調度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香港服務器選創(chuàng)新互聯,2H2G首月10元開通。
創(chuàng)新互聯(www.cdcxhl.com)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擁有超過10年的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云服務器、虛擬主機、網站系統開發(fā)經驗。專業(yè)提供云主機、虛擬主機、域名注冊、VPS主機、云服務器、香港云服務器、免備案服務器等。
標題名稱:數據庫串行化調度的原理和實現方法(數據庫可串行化調度)
URL分享:http://fisionsoft.com.cn/article/cdesghd.html


咨詢
建站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