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快速自動化安裝:使用linux ks.cfg

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計算機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的必需品。同時,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各種各樣的操作系統(tǒng)也應(yīng)運而生。而對于linux操作系統(tǒng)而言,如何進行快速自動化安裝就變得尤為重要,這里我們可以使用ks.cfg文件來實現(xiàn)快速自動化安裝。
一、什么是ks.cfg?
簡單來說,ks.cfg就是kickstart的配置文件,kickstart是一種用于自動化linux安裝過程的技術(shù)。啟動kickstart安裝程序時,將自動讀取ks.cfg文件中的指令,并根據(jù)這些指令自動完成安裝過程。這個安裝過程還可以配置自動化的軟件安裝,網(wǎng)絡(luò)配置等等。在安裝過程中,KS文件指定哪些rpms需要安裝、系統(tǒng)分區(qū),哪個分區(qū)需要安裝什么樣的軟件等等選項。
二、ks.cfg的格式
以以下示例格式為例:
“`language
ignoredisk –drives=sdb
autopart
text
firstboot –disable
keyboard ‘us’
lang en_US.UTF-8
timezone US/Central –isUtc
rootpw –iscrypted $6$ueserkjfkdjyn$Z9CVzN1OsnO7dDcx61.iAp2h.eljMhzWtv1BxWeAFDsMJH9ruxZLEtzgZzV/uEUL.15oo/.bTjiq3T6UldaD6/
authconfig –enableshadow –passalgo=sha512
selinux –disabled
firewall –disabled
network –bootproto=dhcp –noipv6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n
url –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7/os/x86_64/
bootloader –location=mbr –driveorder=sda –append=”rhgb quiet crashkernel=auto”
clearpart –all –initlabel
part /boot –fstype=ext4 –size=500
part pv.01 –size=1 –grow
volgroup vg_root01 pv.01
logvol / –fstype=ext4 –name=lv_root –vgname=vg_root01 –size=5120 –maxsize=153600 –grow
logvol swap –name=lv_swap –vgname=vg_root01 –recommended
reboot
“`
對于上面的ks.cfg文件而言,以下是對各部分的說明:
– ignoredisk –drives=sdb:忽略sdb磁盤。
– autopart:自動分區(qū)。
– text:使用文本模式。
– firstboot –disable:禁用firstboot。
– keyboard ‘us’:鍵盤設(shè)置為美式英文。
– lang en_US.UTF-8:語言設(shè)置為美國英語UTF-8編碼。
– timezone US/Central –isUtc:時區(qū)設(shè)置為美國中部時間。
– rootpw –iscrypted $6$ueserkjfkdjyn$Z9CVzN1OsnO7dDcx61.iAp2h.eljMhzWtv1BxWeAFDsMJH9ruxZLEtzgZzV/uEUL.15oo/.bTjiq3T6UldaD6/:root用戶密碼加密后的結(jié)果。
– authconfig –enableshadow –passalgo=sha512:將密碼保存到shadow文件,并使用SHA512加密算法。
– selinux –disabled:禁止SELinux。
– firewall –disabled:禁用防火墻。
– network –bootproto=dhcp –noipv6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n:使用DHCP分配IP地址,并將主機名設(shè)置為localhost.localdomn。
– url –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7/os/x86_64/:安裝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luò)地址。
– bootloader –location=mbr –driveorder=sda –append=”rhgb quiet crashkernel=auto”:將引導(dǎo)程序安裝到MBR,啟動時默認使用sda設(shè)備,并添加可選內(nèi)核參數(shù)到bootloader配置文件中。
– clearpart –all –initlabel:全部清除分區(qū)表,使用新的標簽。
– part /boot –fstype=ext4 –size=500:分配/boot分區(qū)并格式為ext4類型,分區(qū)大小為500MB。
– part pv.01 –size=1 –grow:創(chuàng)建size為1GB的新分區(qū),用于物理卷(Physical Volume)。后續(xù)擴容需要使用lvextend命令。
– volgroup vg_root01 pv.01:創(chuàng)建vg_root01卷組。
– logvol / –fstype=ext4 –name=lv_root –vgname=vg_root01 –size=5120 –maxsize=153600 –grow:在vg_root01卷組中創(chuàng)建名為“/” 的邏輯卷,并指定其大小為5GB(更大可拓展到150GB)。
– logvol swap –name=lv_swap –vgname=vg_root01 –recommended:在vg_root01卷組中創(chuàng)建名為“swap”的邏輯卷,并設(shè)置建議大小。
– reboot:安裝完系統(tǒng)后重新啟動計算機。
三、ks.cfg創(chuàng)建步驟
1. 軟件包準備
在linux系統(tǒng)上,安裝至少一個版本的系統(tǒng)軟件包集。從CentOS DVD或下載ISO文件到服務(wù)器后,將ISO掛載到虛擬小數(shù),執(zhí)行以下命令:
“`shell
mkdir /mnt/cdrom
mount -t iso9660 -o loop,ro /dev/cdrom /mnt/cdrom
“`
此時,CentOS ISO文件已掛載到/mnt/cdrom目錄下。
2. 創(chuàng)建ks.cfg
使用文本編輯器,如vi或nano創(chuàng)建文件。此處以nano為例:
“`shell
nano /root/ks.cfg
“`
在文本編輯器中,按需編寫ks.cfg文件。
3. 通過HTTP服務(wù)共享ks.cfg文件
對于生產(chǎn)環(huán)境,你需要在本地網(wǎng)絡(luò)上的HTTP服務(wù)器中分享KS文件。使用HTTP服務(wù)器的安裝方式:
“`shell
yum install httpd
“`
將剛剛創(chuàng)建的ks.cfg復(fù)制到Apache服務(wù)器的文檔根目錄中:
“`shell
cp /root/ks.cfg /var/www/html/ks.cfg
“`
4. 啟動自動安裝
現(xiàn)在,你可以通過“boot: ”提示來啟動系統(tǒng)的kickstart自動安裝。在啟動時,可以使用ks參數(shù)指定URL,URL應(yīng)指向ks.cfg文件:
“`
boot: linux ks=http://your-web-server/ks.cfg
“`
四、結(jié)論
通過ks.cfg文件,可以快速自動化地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并在安裝過程中完成分區(qū)、軟件安裝等配置過程。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自動安裝過程的穩(wěn)定,ks.cfg文件應(yīng)該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詳細配置。不過,一旦配置好,使用ks.cfg就可以大幅縮短Linux系統(tǒng)安裝的時間,并且在不同機器之間部署系統(tǒng)也變得更加便捷。
相關(guān)問題拓展閱讀:
- 運用RedHat的Kickstart升級Linux系統(tǒng)方法
- 如何查看linux用戶主目錄下的文件?
運用RedHat的Kickstart升級Linux系統(tǒng)方法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使用 Red Hat Linux的 Kickstart 及網(wǎng)絡(luò)安裝功能方便快捷地升級己有 Linux 系統(tǒng),文中的例子是從 Red Hat 7.2 遠程升級到 Red Hat 9.0。
自從 5.2 版開始, Red Hat Linux 便 增加了一個稱為 Kickstart 的功能,其主要是為了減少安裝過程中需要jiao互式 (interactive)的系統(tǒng)參數(shù)輸入,提高安裝效率。將其運用于自動安裝 Linux,特別是需要在短時間迅速安裝至成百臺 Linux 工作站這種特殊場合尤為適用,Stanford University 的 Menlo Park 已經(jīng)有精彩的文章介紹。
1.升級前系統(tǒng)檢查
在開始升級系統(tǒng)之前,有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容易中斷 Kickstart 過程,這些問題一般是系統(tǒng)配置達不到安裝更低要求,所以更好能在自動升級之前有實驗條件先進行充分的測試再實施。 Red Hat Linux 系統(tǒng)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不是低得386都可以跑得很流暢的了(Red Hat 9 已經(jīng)不能在 586 以下的機器上運行),所以在升級之前有必要對系統(tǒng)進行充分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存儲空間是否足夠。Red Hat 9 最少需要32MB的內(nèi)存和472MB的硬盤,內(nèi)存一般是不會成問題的,但是我未能在一個500MB硬盤上裝好系統(tǒng),當然現(xiàn)在大家的硬盤一般還是比較大,都可以進行完全安裝了。Linux 的系統(tǒng)文件主要集中于 /usr 下,/ 下面也有一部分,一般不安裝 X 系統(tǒng)和大型軟件的情況下,/usr 使用1GB空間、/ 使用500MB空間都可以姿吵工作得很好了。我的系統(tǒng)從 7.2 升級到 9.0 系統(tǒng),/usr 和 / 的使用情況大約較升級前增加了30% 的樣子,所以如果大家的 /usr 和/使用率不是太高的話,磁盤空間 的限制一般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jiao換分區(qū)空悔段間是否足夠。Red Hat 9 與 7.2 的一個不易發(fā)現(xiàn)的區(qū)別便在此,7.2 系統(tǒng)是可以使用少于兩倍物理內(nèi)存容量的jiao換分區(qū),兩倍或者多于兩倍物理內(nèi)存的jiao換分區(qū)只是建議大??;而 Red Hat 9 則必須使用兩倍或者多于兩倍物理內(nèi)存跡前侍大小的jiao換分區(qū),所以如果你的Linux系統(tǒng)只有少于兩倍的jiao換分區(qū),那就只有再劃分一個jiao換分區(qū)或者增加一個jiao換文件,或者撥下你的內(nèi)存讓系統(tǒng)jiao換分區(qū)大于兩倍物理內(nèi)存,我建議使用加一個jiao換分區(qū)的辦法,增加jiao換文件還無法在 Kickstart 中實現(xiàn),至于撥下內(nèi)存,遠程升級就根本沒有辦法撥下內(nèi)存了。
其他雜項,系統(tǒng)在自動升級過程中會檢測一系列的硬件,如果選擇圖形界面安裝,但是沒有鼠標,系統(tǒng)則會提示使用文本方式安裝;或者只有 32MB內(nèi)存則系統(tǒng)也不能進行圖形界面安裝,這些都可以在自動安裝配置文件里進行修改以避免其發(fā)生,但是記下系統(tǒng)的所有硬件配置制成一個清單會對制作自動配置文件有較大的幫助。
2.如何啟動安裝程序
首先從 Red Hat Linux 的.啟動安裝程序開始。從 Red Hat Linux 的官方安裝裝手冊上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幾種啟動方式:CDROM、軟驅(qū)及從 dos 環(huán)境運行光碟上的 dosutilsautoboot.bat 文件三種方式,對于我們來說這還是不夠的,我們的 Linux 工作站是沒有軟驅(qū)和光驅(qū)的,當然更加不會有 dos。通過分析各發(fā)行版之一張光盤的 /images目錄下的 boot*.img 文件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啟動鏡像文件其實只有兩個主要的文件:vmlinuz 內(nèi)核和 initrd.img,initrd.img是一個壓縮的最小文件系統(tǒng)。將這兩個文件提取到己有的 Linux 系統(tǒng) /boot 目錄下,在系統(tǒng)的 bootloader(一般是 LILO 或者 GRUB)配置文件中加入相應(yīng)的配置行即可啟動安裝程序。以 Red Hat 7.2 和 GRUB 為例(使用 Red Hat 8.0 的網(wǎng)絡(luò)啟動鏡像文件):
# mount -o loop -o ro
/mnt/nfs/psyche/cd1/images/bootnet.img bootnet
# cd bootnet/
# ls
boot.msg initrd.img options.msgrescue.msgsplash.lsssysLinux.png
general.msgldLinux.sysparam.msgsnake.msgsysLinux.cfgvmlinuz
# cp vmlinuz /boot/vmlinuz8
# cp initrd.img /boot/initrd8
# vi /boot/grub/menu.lst
添加如下三行:
title Upgrade to Psyche via NFS
kernel /boot/vmlinuz8 ro
initrd /boot/initrd8
注意:以上是沒有 /boot 分區(qū)的配置,有 /boot 分區(qū)則不需要前面的 /boot,見 GRUB 配置文件中 NOTICE 部分。
重新啟動后即可選擇網(wǎng)絡(luò)升級,和用 bootnet 軟盤引導(dǎo)系統(tǒng)的效果是一樣的。在這里我們將使用 Red Hat 9 的另外一個啟動文件,這也是最近才在 Red Hat 發(fā)行版中出現(xiàn)的 boot.iso。將 Red Hat 9 發(fā)行版之一張光盤的 ISO 鏡像文件裝載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下的 images 目錄中較 7 系列發(fā)行版多了一個 boot.iso 文件(8.0 之一張光碟根目錄下也有類似目錄),將其裝載后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一個比較大的內(nèi)核和 initrd 文件,該initrd 包含了安裝系統(tǒng)時常見硬件的驅(qū)動,我使用該文件啟動時能自動識別出 PM133 主板的顯卡及比較少見的adaptec ANA-6911TX 網(wǎng)卡(starfire.o),所以強烈推薦使用 boot.iso 自動升級,可以省卻驅(qū)動的麻煩。值得一提的是 Red Hat 9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在 boot.img 中自帶網(wǎng)卡驅(qū)動了,而 Red Hat 8 在 bootnet.img 中帶了一些常見網(wǎng)卡的驅(qū)動的(intel 55X系列、tulip、8139等),解壓一下 bootnet.img 中的 initrd.img 文件就可以在lib目錄中看到這些驅(qū)動模塊文件了。
3.從哪里安裝
升級系統(tǒng)當然需要新系統(tǒng)的發(fā)行版源文件,發(fā)行版形式可以多樣化,即可以是光碟,也可以是光碟鏡像文件(ISO格式),同時也可以是光碟文件的拷貝集。在 Red Hat 9 中,可供選擇的安裝模式有本地 CDROM、本地硬盤、NFS 鏡像、FTP、HTTP。從光碟安裝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易操作性,適合個人安裝,大批量和遠程升級則不適用;本地硬盤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速度快,而且也不需要頻繁更換光碟,但是也不適合大批量安裝,每臺工作站均保存一份發(fā)行版鏡像拷貝實在是很浪費存儲空間,而且要命的是我的那臺機器已經(jīng)沒有空間可以放下這么巨大的文件了;NFS 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方式,通過 NFS 方式安裝系統(tǒng)只需要將 ISO 格式的光碟鏡像文件共享即可,不像 FTP 和 HTTP 方式需要考慮目錄樹結(jié)構(gòu),而且 NFS 方式可以選擇圖形界面安裝(FTP 和 HTTP 方式僅能使用文本界面),速度相對 FTP 和 HTTP 方式更快,所以網(wǎng)絡(luò)安裝建議使用 NFS 方式。建立 NFS安裝鏡像服務(wù)器的辦法很簡單,僅需通過 NFS 將發(fā)行版光碟鏡像文件共享即可。
$ cat /etc/exports /data/shrike 192.168.0.42/31(ro)
# ls
ks.cfg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disc2.isoshrike-i386-disc3.iso
4.制作 Kickstart
接下來自然就是制作 Kickstart 文件了,Kickstart 技術(shù)從最早推出至今已經(jīng)更新了許多次,配置的語法也是不盡相同,后來的版本也沒有做到完全兼容舊有版本語法,不能說這也是一個遺憾,在此我強烈建議使用 Red Hat 9 官方文檔來進行 Kickstart 的配置,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配置文件主要內(nèi)容如下:
1)ks.cfg 文件位置。很明顯安裝程序需要讀取到 ks 配置文件才能進行自動安裝,ks 配置文件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讀入:啟動軟盤、啟動光盤、硬盤、網(wǎng)絡(luò)。
軟盤讀取 ks 配置文件相對較簡單,將 ks.cfg 置于軟盤根目錄下即可,啟動后輸入 Linux ks=floppy 即可開始 ks 安裝。
光盤讀取 ks 配置文件需要在制作啟動光盤時加入 ks.cfg 配置文件至根目錄下,啟動后輸入 Linux ks=cdrom:/ks.cfg 即可開始 ks 安裝。
硬盤讀取 ks 配置文件一般是從光驅(qū)引導(dǎo)后,再讀硬盤中的 ks 配置文件(此時可能沒有軟驅(qū)和網(wǎng)絡(luò)支持),啟動后輸入 Linux ks=hd:fd0:/ks.cfg,限制條件是該硬盤分區(qū)必須是 VFAT 或者 EXT2。
網(wǎng)絡(luò)讀取 ks 配置文件則用得非常多了,通常用到的是 NFS 方式和 HTTP 方式,格式分別是 ks=nfs:server:/path 和 ks= / 。需要注意的是網(wǎng)絡(luò)方式讀取 ks.cfg 文件時,局域網(wǎng)能自動分配 IP,因為在內(nèi)核未取得 ks.cfg 配置文件之前,系統(tǒng)是不知道如何配置 IP 地址的,這時就要先通過 DHCP 獲得一個 IP 地址,通過網(wǎng)絡(luò)讀取 ks.cfg 配置文件。在具備網(wǎng)絡(luò)條件的環(huán)境下,我強烈推薦使用網(wǎng)絡(luò)方式提供 ks.cfg 配置文件,使用 DHCP 配合 ks 的參數(shù)置空功能可以為大量的工作站配置不同的 Kickstart 配置文件,自動安裝功能各異的系統(tǒng)。我是使用 NFS 方式讀取 ks.cfg 文件。
# ls
ks.cfg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disc2.isoshrike-i386-disc3.iso
在待升級系統(tǒng) GRUB 配置文件中加入 ks 配置語句:
kernel /boot/vmlinuz9 ro ks=nfs:192.168.0.19:/data/shrike/ks.cfg
2)經(jīng)過測試,升級系統(tǒng)所需要的 ks 配置參數(shù)相對較少,具體配置參數(shù)就不再累述了, UNIX 的風(fēng)格就是 KISS。以我的配置為例:
reboot
upgrade
lang en_US
keyboard us
mouse none
text
skipx
network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ip=192.168.0.42
–net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0.253
–nameserver=192.168.0.4 –hostname=huter.xtu.edu.cn
nfs –server=192.168.0.19 –dir=/data/shrike
zerombr yes
bootloader –location=mbr
%post
chkconfig –level 345 sshd on
如何查看linux用戶主目錄下的文件?
使用du和ls參數(shù)命令,如下詳細介紹。
一、linux中查看文件夾大小及所屬用戶組——du和ls命令參數(shù)的用法
du命令使用示例:
1> 要顯示一個目錄樹及其每個子樹的磁盤使用情況
du -h /home/linux
#-h 自動根據(jù)大小以k、m、g為單位顯示,提高信息的可讀性。kb、mb、gb是以1024為換算單 位, -h以1000為換算單位;
#若省略/home/linux路徑目錄,則顯示當前目錄的;
du -sh /home/linux
#-s 僅顯示總計,即顯示路吵慶徑目錄或當前目錄的總大小。
2>查看當前目錄下所有目錄以及子目錄的大小:
du -h .
#“.”代表當前目錄下。也可以換成一個明確的路徑
#-h表示自動用K、M、G的人性化形式顯示
3>查看當前目錄下user目錄的大小,并不想看其他目錄以及其子目錄:
du -sh user
#-s表示總結(jié)的意思,即只列出一個總結(jié)的值
du -h –max-depth=0 user
–max-depth=n表示只深入到第n層目錄,此處設(shè)置為0,即表示不深入到子目錄。
4>列出user目錄及其子目錄下所有目錄和文件的大?。?/p>
du -ah user
#-a表示包括目錄和文件
5>列出當前目錄中的目錄名不包括xyz字符串的目錄的大?。?/p>
du -h –exclude=’*xyz*’
6>想在一個屏幕下列出更多的關(guān)于user目錄及子目錄大小的信息:
du -0h user
#-0(杠零)表示每列出一個目錄的信息,不換行,而是直接輸出下一個目錄的信息。
=======================================================
Du命令功能說明:統(tǒng)計目錄(或文件)所占磁盤空間的大小。
二、ls 命令的含義是list顯 示當前目錄中的文件名字。注意不加參數(shù)它顯示除隱藏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及目錄的名字。
1、ls-lh 查詢當前目錄下文件夾/文件用戶所屬組及權(quán)限
# cd /
# ls -lh
total 252K
drwxr-xr-x 2 root root 4.0K Apr 20 04:02 bin
drwxr-xr-x 3 root root 4.0K Apr 11 11:50 boot
……
2、文件名顏色的含義
1)默認色代表普通文件。例:install.log
2)綠色代表可執(zhí)行文件。例:rc.news
3)紅色代表tar包 文件。 例:vim-7.1.tar.bz2
4)藍色代表目錄文件。 例:aa
5)水紅代表圖象文件。 例:Sunset.jpg
6)青色代表鏈接文件。 例:rc4.d (此類文件相當于快捷方式)
7)黃色代表設(shè)備文件。 例:fd0
3、ls命令其他示例:
1)
ls –a(all):表示列出所有的文件,包括以”.”開頭的隱藏文件。位于這個列表的起首處的 .. 和 . 依次是指父目錄和你的當前目錄。
2)
# ls -l
總計 152
-rw-r–r– 1 root root:16 a
-rwroot root:35 anaconda-ks.cfg
…………………………………………
第1行:總計(total)
Total后面的數(shù)字是指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所占用的空間總和。使用ls –lh可查看,也可使用ls –alh查看
第1字段: 文件屬性字段
-rw-r–r– 1 root root:19 exit
文件屬性字段總共有10個字母組成;之一個字符表示文件類型。
-表示該文件源碰宴是一個普通文件
d表示該文件是一個目錄,字母”d”,是dirtectory(目錄)的縮寫
注意:目錄或者是特殊文件,這個特殊文件存放其他文件或目錄的相關(guān)信息
l表示該文件是一個鏈接文件。字母”l”是link(鏈接)的縮寫,類似于windows下的快捷方雹銀式
b的表示塊設(shè)備文件(block),一般置于/dev目錄下,設(shè)備文件是普通文件和程序訪問硬件設(shè)備的入口,是很特殊的文件。沒有文件大小,只有一個主設(shè)備號和一個輔設(shè)備號。一次傳輸數(shù)據(jù)為一整塊的被稱為塊設(shè)備,如硬盤、光盤等。最小數(shù)據(jù)傳輸單位為一個數(shù)據(jù)塊(通常一個數(shù)據(jù)塊的大小為512字節(jié))
c表示該文件是一個字符設(shè)備文件(character),一般置于/dev目錄下,一次傳輸一個字節(jié)的設(shè)備被稱為字符設(shè)備,如鍵盤、字符終端等,傳輸數(shù)據(jù)的最小單位為一個字節(jié)
p表示該文件為命令管道文件。與shell編程有關(guān)的文件
s表示該文件為sock文件。與shell編程有關(guān)的文件
鏈接文件分為硬鏈接或符號鏈接兩種。
硬鏈接:多個指向同一文件。硬鏈接文件大小完全相同,如有多個硬鏈接,所鏈接的文件只是一個文件大小。
同一個文件所有的文件都是等價的,操作系統(tǒng)不區(qū)分鏈接創(chuàng)建的先后順序,若一個文件存在兩個鏈接,那么除去一個文件還可以通過另外一個文件來訪問該文件,也可以除去創(chuàng)建鏈接時用到的文件,但只要還有一個鏈接存在,就可通過該連接訪問文件。
符號鏈接(軟鏈接):建立一個獨立的文件,這個文件會讓數(shù)據(jù)的讀取指向它鏈接的文件內(nèi)容。類似windows快捷方式。
第1字段后9個字母表示該文件或目錄的權(quán)限位。
r表是讀 (Read) 、w表示寫 (Write) 、x表示執(zhí)行 (eXecute)
前三個表示文件擁有者的權(quán)限,中間三個表示文件所屬組擁有的權(quán)限,最后三個表示其他用戶擁有的權(quán)限。
SUID和GUID解析:
s:4;g:2;o:1
4777即rwsrwxrwx。6777即rwsrwsrwx
第2字段:文件硬鏈接數(shù)
-rw-r–r– 1 root root:19 exit
如果一個文件不是目錄,此時這一字段表示這個文件所具有的硬鏈接數(shù)
第2字段的值為1,說明文件exit只有exit這一個文件名。即只有一個指向該鏈接的硬鏈接。
如果使用ln,做一個指向該文件的硬鏈接再查看該文件,該文件的第2字段就會變成2
# ln exit aexit
# ls -l
總計 160
-rw-r–r– 2 root root:19 aexit
-rw-r–r– 2 root root:19 exit
此時exit 和aexit稱為互為硬鏈接。同指向一個文件,無論是修改哪一個文件,另一個里也做相應(yīng)的變化,即同一文件的不同文件名
互為硬鏈接的文件具有相同的文件節(jié)點。
# ls -i aexit exit
aexitexit
軟鏈接設(shè)置格式:
Ln –s 源文件 目標鏈接文件
# ln -s exit bexit
# ls -l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rw-r–r– 1 root root:19 exit
注意:軟鏈接時文件節(jié)點號不一樣;
# ls -i bexit exit
bexitexit
如果知道一個文件有多個文件名(鏈接文件)如何查找他的其他文件名的路徑?
使用ls -i 獲得其節(jié)點號,find查找。
# ls -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節(jié)點號為
# find /etc -inu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第2字段: 鏈接占用的節(jié)點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該字段文件占用一個節(jié)點,屬于軟鏈接(符號鏈接)
如果是目錄,則第2字段表示該目錄所含子目錄的個數(shù)
新建空目錄,此目錄的第二字段就是2,表示該目錄下有兩個子目錄。
因為每一個目錄都有一個指向它本身的子目錄”.” 和指向它上級目錄的子目錄”..”,此默認子目錄是隱藏的。
每次在目錄下新建一個子目錄,該目錄第2字段的值就增1,但是新建一個普通文件該字段值不增加。
第3字段:文件(目錄)擁有者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該字段表示該文件擁有者是誰。只有文件的擁有者才具有改動文件屬性的權(quán)利。root具有改動任何文件屬性的權(quán)利。對于目錄,只有擁有該目錄的用戶,或者具有寫權(quán)限的用戶才有在目錄下創(chuàng)建文件的權(quán)利。
如果某一用戶被刪除,而該用戶家目錄還存在,ls -l 查看該文件將顯示一個代表用戶存在前ID號的數(shù)字。
創(chuàng)建用戶test,將其加入wang用戶組,su切換:
# useradd test
# usermod -g wang test #創(chuàng)建用戶test,并將其加入到用戶組wang中
# su test
$ cd /home/test
$ touch testing
$ ls -l testing
-rw-r–r– 1 test wang:02 testing #最后用ls -l 看到第三字段的文件擁有者為test
$ su root#刪除用戶test
# userdel test
# cd /home/test #進入test的家目錄,查看剛剛創(chuàng)建的文件testing。
# ls -l
總計 4
-rw-r–rwang:02 testing
第三字段變成數(shù)字,此數(shù)字是原用戶test的ID號。因為文件系統(tǒng)對每個文件記錄文件所有者的ID,而非用戶名。
第4字段:文件(目錄)擁有者所在的組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一個用戶可以加入很多個組,但是其中有一個是主組,就是顯示在第4字段的名稱。
useradd -g指定該用戶所在的主組,-G指定其他組
Useradd –g 組名 用戶名
第5字段: 文件所占用的空間(以字節(jié)為單位)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第5字段表示文件大小,如果是目錄,表示該目錄大小。注意是目錄本身大小,而非目錄及其下面的文件的總大小。
第6字段:文件(目錄)最近訪問(修改)時間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可通過touch修改創(chuàng)建時間 # touch exit
把exit創(chuàng)建時間修改當前時間,文件還有最后訪問時間,最后修改時間等屬性。
可以用ls其它參數(shù)顯示出來。
第7字段:文件名
lrwxrwxrwx 1 root root:27 bexit -> exit
如果是符號鏈接,會有”->”符號,跟著它指向的文件名
=======================================================
ls(list)
功能說明:列出目錄內(nèi)容。
語 法:ls
補充說明:執(zhí)行l(wèi)s指令可列出目錄的內(nèi)容,包括文件和子目錄的名稱。
語 法:du
參考資料
Linux小技巧
.yorian 網(wǎng)事
在沒有圖形界面的Linux中需要查看核數(shù)敏一個文件的內(nèi)容,這里分享下查找方法。
1、首先在電腦中打開Putty軟件,連接上Linux,如下圖所示。
2、然后在Linux中查看文件內(nèi)容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使用cat命令,如下圖所示。
3、在cat命令后面緊跟著文件畢舉,看圖中示例。
4、還有一種是使用vi命令也是可以看到文件內(nèi)容的,看圖中示例,查詢改枝成功了。
1.列出文件清單命令:ls
ls命令能夠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內(nèi)容。ls 命令的執(zhí)行方式為:
# ls
進入到Linux命令行中后,我們至少要知道當前所處的位置有哪些內(nèi)容,這些信息就可以使用ls命令來獲得。
在Linux中,ls命令是最常使用的命令之一,因為在命兆羨令行下要隨時查看目錄內(nèi)容。如果不加任何選項的話,ls命令僅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文件和目錄名,例如,想要查看/etc目錄下的內(nèi)容,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 ls /etc
如果想要列出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則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 ls -a
2、cat命令
功能:在標準輸出上顯示文件。
語帆譽法:cat 文件
例子: cat example.txt
cat -A exam2.txt
cat file1 file2 > file2
3、more命令
功能:在終端屏幕按屏顯示文本文件。
語法: more 文件
例子: more example.c
more -dc example.c
more -c -10 example.c
4、less命令
less命令的功能幾乎和more命令一樣,族轎拍也是用來按頁顯示文件,不同之處在于less命令在顯示文件時允許用戶既
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閱文件。更多Linux命令介紹請查看《Linux命令大全》。
當前用戶主目知錄可以通過cd
~命令進入
然后可以通過ls或ll命令查看文件,如果要道看隱藏文件可以使用”l.”命令
如果查態(tài)譽看其它用戶的主目錄內(nèi),可以使用cd
關(guān)于linux ks.cfg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成都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互聯(lián)網(wǎng)、IDC服務(wù)、應(yīng)用軟件開發(fā)、網(wǎng)站建設(shè)推廣的公司,為客戶提供互聯(lián)網(wǎng)基礎(chǔ)服務(wù)!
創(chuàng)新互聯(lián)(www.cdcxhl.com)提供簡單好用,價格厚道的香港/美國云服務(wù)器和獨立服務(wù)器。創(chuàng)新互聯(lián)成都老牌IDC服務(wù)商,專注四川成都IDC機房服務(wù)器托管/機柜租用。為您精選優(yōu)質(zhì)idc數(shù)據(jù)中心機房租用、服務(wù)器托管、機柜租賃、大帶寬租用,可選線路電信、移動、聯(lián)通等。
網(wǎng)頁標題:快速自動化安裝:使用linuxks.cfg(linuxks.cfg)
鏈接URL:http://fisionsoft.com.cn/article/dhocjjs.html


咨詢
建站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