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時代,數據庫是各大企業(yè)和機構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長期使用中,數據庫也難免會出現故障。其中一種重要的故障是目錄損壞或丟失導致的數據無法訪問或使用。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的處理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目錄恢復的定義和原理
目錄恢復是一種通過重新建立數據庫目錄來修復數據庫故障的方法。目錄是數據庫的核心部分,用于記錄表、視圖、存儲過程、觸發(fā)器等對象的結構信息、位置、大小等。當目錄出現損壞或丟失時,數據庫將無法正常進行操作,甚至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因此,在出現目錄故障時,必須采取恰當的方法及時處理。
目錄恢復的原理是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中的日志和備份功能,重新構建一個完整的目錄,并以此來重新連接和恢復數據庫系統。重建目錄的主要步驟包括:創(chuàng)建缺失的目錄文件、將日志文件中的日志記錄應用到恢復目錄、驗證和修復損壞的目錄,最終實現目錄恢復。
二、目錄恢復的處理方法
目錄恢復有多種處理方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可以更大化恢復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下面介紹幾種目錄恢復的常用方法:
1.備份恢復法
備份恢復法是最常用的目錄恢復方法。通過備份數據庫的目錄、數據等信息,以便從故障中恢復。備份可以分為完全備份和增量備份,當出現目錄故障時,可根據備份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備份進行恢復。備份恢復法的缺點是需要頻繁備份,備份時需要停止數據庫的運行,造成正常業(yè)務的中斷。
2.日志恢復法
日志恢復法是主要針對數據丟失的情況。當數據庫目錄損壞后,一些數據被刪除或改變,但未被完全覆蓋的數據可通過日志恢復進行恢復。日志記錄了數據庫操作中的所有修改,通過從日志中恢復這些操作,可以恢復出數據。日志恢復法的缺點是需要在目錄故障前對日志進行備份,以便在目錄恢復后進行重新應用。
3.OCR恢復法
OCR恢復法是一種半自動的數據庫恢復方法。OCR是Oracle Clusterware中的一個組件,用于存儲集群配置信息。當OCR發(fā)生故障,可以通過OCR恢復法將OCR恢復。因為OCR存儲了所有節(jié)點的配置信息,所以當目錄故障時,可以通過OCR恢復數據庫的整個目錄。
三、目錄恢復的注意事項
目錄恢復需要非常謹慎和小心,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項:
1. 在目錄恢復前,一定要備份好原有的數據庫文件,以便在處理出錯時進行恢復。
2. 如非必要,盡量避免停止數據庫的運行,以免影響業(yè)務的正常進行。
3. 在進行目錄恢復時,盡可能使用正式的數據恢復軟件,并遵循廠商提供的恢復流程,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在進行備份和恢復時,應該注意數據加密和安全性問題,以保護數據不被非法訪問。
5. 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能,不應該輕易進行目錄恢復,應該尋求專業(yè)數據恢復服務供應商的幫助。
目錄恢復是數據庫故障處理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維護數據庫健康和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通過上述方法和注意事項的介紹,相信讀者已經能夠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錄恢復,并在實際場景中有效地處理相應的數據庫故障。
相關問題拓展閱讀:
-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應用技術考什么?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應用技術考什么?
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屬于軟考中級資格考試,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應用技術科目的考試時間安排在下午,考試題型為主觀問答題,滿分為75分,合格標準基本上穩(wěn)定在45分。
軟考中級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的應用技術科目安排在下午考試,根據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考試大綱,下午科目考試范圍如下:
1.系統管理計劃;
1.1確認系統管理要求;
管理級的系統管理要求(長期信息化戰(zhàn)略、系統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項、用于管理的重要計算機資源);
用戶作業(yè)級的系統管理要求(管理范圍、管理策略、管理對象、管理方法、管理計劃、管理預算);
1.2明確向用戶提供的系統與服務、服務等級與責任范圍;
1.3確定成本計算與服務計量物者運辦法;
1.4制訂系統運行規(guī)章制度;
1.5制訂長期與短期的系統管理計劃;
面向用戶的系統管理計劃(服務時間、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響應速度、培訓、服務臺、分布式現場支持);
建立系統管理組織與系統運行嫌巖管理體制;
面向運行的系統管理計劃(運行管理、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用戶管理、資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維護管理、安全管理);
2.系統管理;
2.1系統運行;
各類應用系統的運行管理;
運行計劃的制訂與調整;
運行操作過程的標準化;
消耗品管理、數據輸入輸出管理、存檔與交付管理;
系統運行管理報告;
2.2用戶管理;
用戶注冊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戶管理報告;
2.3操作管理;
系統操作指南(系統運行體制、操作員工作范圍、操作規(guī)章制度、系統運行操作手冊);
作業(yè)管理(作業(yè)調度管理、作業(yè)處理情況檢查、作業(yè)處理結果檢查);
作業(yè)運行的分析改進;
操作員組的管理(劃分工作職責、作業(yè)交付規(guī)則提高操作質量);
2.4計費管理;
計費系統(成本核算與事后支付系統,應付費資源,計費系統的選擇);
計費數據的收集、收集計費數據的工具;
計費單位與計算方法;
事后付費與事前付費的差別以及各種措施;
2.5成本管理;
系統運行成本(初始成本項與運行成本項);
系統運行費預算和決算;
系統運行成本的管理(預算與決算的差別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戶方成本;
2.6人員管理;
職責系統;
職工教育與培訓;
外包管理;
2.7分布式站點的管理;
分布式系統常見的問題;
分布式系統的運行管理;
2.8采用運行管理系統;
系統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與措施;
運行支持系統、遠程運行系統、自動運行系統、無人系統操作;
分布式系統中運行管理系統的使用;
2.9系統管理標準;
2.9.1建立系統管理標準;
劃定系統管理標準的范圍,確定系統運行標準項目;
運行操作過程標準、工作負載標準;
對監(jiān)視運行狀態(tài)的管理;
系統更新管理;
2.9.2分布式系統操作過程的標準化;
2.9.3標準的修訂;
3.資源管理;
3.1硬件管理;
識別待管理的硬件;
硬件資源管理、硬件配置管理、硬件資源維護;
3.2軟件管理;
識別待管理的程序與文檔;
軟件開發(fā)階段的管理、軟件運行階段的管理、軟件更新管理;
程序庫管理、軟件包發(fā)行管理、文檔管理;
軟件資源的合法使用與保護;
3.3數據管理;
數據生命周期和數據資源管理;
數據管理(數據管理員、數據維護、數據庫管理系統、分布式數據庫管理);
企業(yè)級數據管理(數據標準化、數據字典、數據目錄、信息系統目錄);
數據庫審計支持;
3.4網絡資源管理;
待管理項目的識別(通信線路、通信服務、網絡設備、網絡軟件);
網絡資源管理(登記管理的準備、資產管理、命名規(guī)則和標準);
配置管理(網絡設備配置圖與連接圖、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網絡資源維護;
網絡管理(網絡運行監(jiān)視、網絡故障管理、網絡安全管理、網絡性能管理);
網絡審計支持;
3.5相關設施和設備的管理;
電源設備管理、空凋設備管理、樓宇管理、應急設備管理、分布式現場的設備管理;
4.故障管理;
4.1故障監(jiān)視;
設置待監(jiān)視項目、監(jiān)視的內容和方法;
4.2故障的調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離故障、確定故障位置、調查故障原因;
4.3恢復處理;
恢復作業(yè)的準備、恢復處理的形式;
主機故障的恢復、數據庫故障的恢復、網絡故障的恢復、相關設備故障的恢復、作業(yè)非正常情況的恢復;
故障處理及恢復涉及的有關人員;
4.4故障記錄與防再現措施;
故障的記錄與報告、故障原因分析;罩梁
評估與改進故障處理過程、審查類似設備與軟件、處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標準化;
4.5分布式系統的故障管理;
分布式系統的故障問題、故障監(jiān)視、故障分析、故障恢復;
分布式系統中防止故障再現;
5.安全管理;
5.1安全管理措施;
5.1.1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訂;
安全策略、應急計劃、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管理的項目(威脅的識別、待保護項目);
風險管理(風險分析、風險評估、保險);
5.1.2物理安全措施的執(zhí)行設備與相關設施的安生管理、防災管理);
5.1.3技術安全措施的執(zhí)行(系統安全措施、數據安全性措施);
5.1.4安全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
運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終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數據/程序、黑客、竊聽、非法數據泄露);
5.1.5信息系統安全有關的標準與法律法規(guī);
5.2安全管理的實施;
運行管理手冊、用戶手冊、安全性檢查潔單;
分析研究登錄數據、安全性審計支持;
分布式系統現場的安全性;
安全性強度測試;
6.性能管理;
6.1信息系統的性能評價;
6.1.1性能評價標準與方法;
性能評價項目與目的;
評價標準;
性能監(jiān)視與評價方法;
6.1.2性能分析與評價;
性能評價的時機,獲取性能評價數據;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進性能的建議;
6.2系統性能管理;
6.2.1系統性能評估;
系統性能評估項目(電源、CPU處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盤容量、磁盤存取速度、通信線路速度);
當前系統負載、預計系統負載;
6.2.2系統性能改進;
性能擴充的模擬(模擬工具、極限性能計算、增加選件);
改進系統的建議;
系統用戶培訓;
6.3分布式的性能管理;
分布式系統性能及其評價標準;
分布式系統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務器與客戶端的平衡考慮);
7.系統維護;
7.1制訂系統維護計劃;
系統維護的需求(設置系統維護項目以及相應的維護級別);
系統維護計劃(維護預算、維護需求、維護管理體制、維護承諾、維護人員職責、維護時間間隔、設備更換);
系統維護的實施形式(每日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后維護);
7.2系統維護的實施;
7.2.1維護工作流程;
7.2.2軟件維護;
各類軟件(公司開發(fā)的軟件,合同開發(fā)的軟件,市場購買的軟件)的維護;
軟件維護的合同,系統集成與維護的合同;
7.2.3硬件維護(硬件維護的合同,硬件備件及其保存);
8.系統轉換;
8.1制訂系統轉換規(guī)劃;
8.2設計新系統運行體制;
8.3系統轉換的試驗;
分析系統轉換的影響、選擇可用的系統、選擇驗證項目、設置評價標準、轉換系統的準備;
轉換實驗;
轉換實驗結果的評價及轉換工作量評估;
8.4系統運行的試驗;
臨時(并行)運行的試驗與評價、正常運行的試驗與評價;
8.5執(zhí)行系統轉換;
8.5.1制訂系統轉換實施計劃;
確定轉換項目(軟件、數據庫、文件、網絡、服務器、磁盤設備);
起草作業(yè)運行的臨時規(guī)則;
確定轉換方法(立即轉換、逐步轉換、平臺切換);
確定轉換工作步驟和轉換工具;
撰寫轉換工作實施計劃和系統轉換人員計劃;
8.5.2系統轉換的實施;
8.5.3系統轉換的評估;
9.開發(fā)環(huán)境管理;
開發(fā)環(huán)境的配置、開發(fā)環(huán)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統中開發(fā)環(huán)境的管理;
10.與運行營理有關的系統評價;
10.1評價項目;
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時機(系統規(guī)劃時、系統設計時、系統轉換時、系統運行時);
設置評價項目(硬件、軟件、網絡、數據庫、運行);
10.2各個評價項目的評價標準;
性能(事務處理響應時間、作業(yè)周轉時間、吞吐量、故障恢復時間、控制臺響應時間);
系統運行質量(功能評價,穩(wěn)定性評價、可用性評價、可維護性評價);
系統運行的經濟效益(運行成本、系統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10.3系統改進建議;
修改或重建系統的建議,改進系統開發(fā)方案的建議;
10.4分布式系統的評價;
11.對系統用戶的支持;
對用戶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圍、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服務結果的記錄、對用戶的培訓、服務臺);
處理用戶的新需求(標識用戶的新需求、對系統改進需求進行管理);
對潛在用戶的咨詢服務。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獵考網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下方免費復習資料內容介紹:信息處理技術員Word操作題(三)素材
格式:ZIP大小:11.27KB 信息系統監(jiān)理師真題PDF下載
格式:ZIP大?。?499.62KB
資格考試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考點內容、不清楚報考考試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獵考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
關于有關數據庫的故障恢復的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創(chuàng)新互聯成都網站建設公司提供專業(yè)的建站服務,為您量身定制,歡迎來電(028-86922220)為您打造專屬于企業(yè)本身的網絡品牌形象。
成都創(chuàng)新互聯品牌官網提供專業(yè)的網站建設、設計、制作等服務,是一家以網站建設為主要業(yè)務的公司,在網站建設、設計和制作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
網頁題目:目錄恢復數據庫故障(有關數據庫的故障恢復的題)
網頁網址:http://fisionsoft.com.cn/article/djjphcc.html


咨詢
建站咨詢
